五四有我 | 元强 :元亨利贞,君子以自强不息
全中南最青春、最洋气、最活泼的微信公众号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学林 | 知世 | 夜灯 | 风物 | 群聊 | 热点 |
“在国外大学,土木工程是‘夕阳学科’。而在中国,土木工程是就业率最高的学科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国生产了世界上近60%的水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师来实施。我国在基础设施建造相关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建造了很多在外国同行看来是奇迹的工程,”元强老师经常跟同学们说道,“你们生逢其时,选择了一个国家亟需的行业,虽然土木工程是传统学科,但同样需要创新思维,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必将使土木工程学科重新焕发活力。”
知识即财富,这是元强老师作为班导师给同学们上的第一课,也是极有意义的一课。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思考方式的不同,但这后面传递出的价值观,却可以让学生在有力的事实论据下,直接简单地接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幽默、独特、热爱科研、做事果断且善于创新,这样的一个十佳青年,他都有哪些故事?不妨跟着小团子一起走近元强老师的“成长史”吧!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后入职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近十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铁路总公司重点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的资助下,元强老师在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能、微观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SI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1项实用新型;编著英文专著1部,中文著作3本,1本译著,应邀编写英文专著一章;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铁道学会特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Google scholar的引用1000余次。
作为骨干力量参与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板式无砟轨道用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自密实混凝土及其成套施工技术应用于近3000公里的高铁无砟轨道建设,现场负责了近1800公里的高铁无砟轨道的技术咨询工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求学生涯,且行且思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元强坦言最怀念的便是博士时期在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时光,“博士学习过程可以说是我最辛苦也是最轻松的一段时光。”
对当时的元强而言,辛苦是苦在日复一日的实验论文,有些疲倦,或许也有些枯燥,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是达到质变前那些重复的量变累积;而轻松,则是一种思想上的“放松”,因为在那个纯粹研究的时段里,他可以自由地专心于科研,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思维如同海里游动的鱼,快活地自在地徜徉着,并在不断地碰撞交流中发现新的东西,获得新的成果。
当然,作为一个留学生,元强在求学时期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内外的不同。在中南大学执教的过程中,他感受尤深“不少学生同当年求学时期的我一样,在写作、表达和逻辑思维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学生相比有一定差异,仍有进步和提高的空间。”
建设之途,苦尽甘来
2009年一回国,元强老师就立刻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高铁建设当中。
我们能够自由乘坐在陆地飞行的“复兴号”上,这一切离不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元强,就是他们之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位。
京广高铁河南段、杭甬高铁、沪昆高铁江西段、沪昆高铁湖南段、昌赣高铁——近1800km的高铁路段留下了元老师的足迹和汗水。“我很庆幸我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机会、加入了一个好的团队,刚回国就碰上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高峰期。”刚刚求学归来后的元强,还不知道自己遇上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黄金十年。但是在这十年间,他亲眼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高铁骨干线路逐步建成组网,成为老百姓口中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提及此,元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有五年时间元强长期在工地现场驻点,每天都在长长的高铁线路上穿梭,“我想我可能是用脚走过高铁线路里程最长的大学老师了。”扎根生产一线的元强忙得连女儿的满月宴都未能参加,只能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前听年幼的女儿稚嫩地喊着爸爸,“虽然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愧对了家庭,但现在每每乘坐高铁经过曾经参建线路时,看到老百姓和外国友人对中国高铁竖起大拇指时,我都能骄傲地对女儿说‘爸爸没有辜负家人的付出与期望。’”
未来可期,不拘陈规
在谢友均院长和邓德华教授的带领下,元强及其团队瞄准了高铁无砟轨道中的关键水泥基材料,针对具体材料,他们从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到现场推广应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与同行走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形成了中南大学的一套技术体系,获得了行业内的认可。
“根特大学的校训是‘dare to think’,我觉得科研也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在想象力的指引下,通过科研工作将想象化为现实。”元强自信地说到,“借用马云的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虽然我们离想象的科研目标还很遥远,但只要相信,并将它作为科研努力的方向,我们就会看见它的实现。”
心念青年,展望未来
在元强看来,青年是最具有活力、并能开创未来的群体,对于青年人,他给出了这样的五四寄语:“青年学子应当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以复兴中国梦为己任,绽放自己的青春!”
完
文案 | 王思可 高潇旭 柯浣浣
编辑 | 吕鹤
图片 | 元强
素材来源 |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闻中心
责编 | 宁成明